2006-02-21

維基百科 - 一個有情趣的學習場所

維基百科,是一部在網路上的百科全書,最大的特色,這部百科全書是由Internet上的許多人共同完成,他沒有一般百科全書的強大出版商支撐,版權為所有共同編輯者。當然,這部百科全書也沒有最新版,因為,每天、每秒都有人去更改。可能是分類增加了,可能是文字修改了,任何人都可針對內容作各種的補充。也許他沒有嚴謹的出版編輯團隊,但所有共同編輯者都會注意措辭與語意,讓該內容易讀易懂,因為這是大家編輯的目標,己利與利人。

不過,話說回來,WIKI固然有其方便性,但是,內容激增的維護工作,也不容小看。然而,WIKI的工作者,也同樣利用網路使用者的共享熱情,分工進行各項分類、編輯甚至審核的工作,真的是眾志成城,太令人感到敬佩了~

這股強大的力量真的令人不容忽視,也無法預見未來的影響。有人稱維基百科為「有情趣的學習場所」,透過寫作來學習,在寫維基的過程中,同時也是學習。李怡志有一篇介紹維基百科的文章,推薦大家閱讀。(http://www.richyli.com/report/2004_05_16_wikipedia.htm)

目前在企業界熱門的訓練話題,與WIKI能不能搭上一點關係?
我很好奇,更希望能找到拓展的點。


相關網站:
英文官方網站 http://www.wikipedia.org
中文的維基百科網站 http://zh.wikipedia.org/wiki/
獲得 WEBBY 獎 http://www.webbyawards.com/

2006-01-12

U盤式人才

許多的訓練都著重於專業技術的養成,而企業真正實用的人才,卻是需要具備各項經驗與知識,並能因應企業層出不窮的問題出招,你看這U盤式人才,是另一個創造的名詞,還是找到了企業真正的需求?
U人才是U盤式人才,是大陸人用的名詞,U盤是USB的意思,有人將實用型、復合型、工程型軟體技術人才喻為培養“U盤式人才”,不需驅動,隨插即用

大陸在討論IT 業界對實用型人才 需求甚急http://article.topstudy.com.cn/budiaoyong/jigouxinwen/200507/28917.html>> http://www.rensb.com/showarticle.php?articleID=1629

無線USB即將問世

生活中電腦已經是不可缺的家電之一,但是,「線材」的整理往往是一個惡夢。今天看到無線USB HUB的報導,真的很令人雀躍,終於可以少一些線材了,而且還可以遠距,這樣,設備擺置的自由度就更大了!

我在GOOGLE上面查無線USB的資料,發現簡體報導比繁體還多,真有點令人憂心,不知道台灣是不是很快就會有這樣的東西了?

無線USB,規格WUSB11,傳輸速率從53.3Mbps到480Mbp
http://www.cnet.com/4831-11405_1-6412633.html?tag=nl.e497

http://www.eettaiwan.com/ART_8800402649_876045_c5a1e012_no.HTM

2005-11-22

Google SMS (Short Message Service)

將簡訊傳給「46645」也就是GOOGLE,就可以查詢電話號碼、地址、附近的PIZZA店的號碼。儼然是GOOGLE版Yellow book.不過這樣服務,目前在台灣是享受不到的。

GOOGLE SMS的服務項目包含
商店服務,查詢附近的商店,如PIZZA店、加油站、書店;他會回覆名稱、地址、電話⊙住宅地址,⊙路線圖,⊙影時刻表,⊙天氣,⊙股市指數,⊙Q&A,⊙產品價格,⊙字典或名詞解釋其他服務,知識查詢(片段)、計算機、翻譯(英法德義葡西)、幣值轉換、郵遞區號查詢、當地郵遞區號查詢⊙使用說明(HELP)

這些都是非常生活化的應用,如果台灣能使用這樣的服務,我一定將查詢方法作個小卡片,放在車上或皮包中,隨時使用,真的太方便了。

tips sheet: http://www.google.com/sms/tips.pdf
網站:http://www.google.com/sms/howtouse.html

無線RSS接收新聞

現在在大陸,不需坐在電腦前等開機連網路,也不需購買報紙,只要用手機簡訊WRSS,撥到 163011(移動用戶)或916311(聯通用戶),就可以免費接收到熱門新聞。

另一種接收新聞的方式,是股市機「神乎奇機」,採用衛星發送方式傳遞股市即時資訊外,同時也發送國內外新聞、交通資訊、生活小品、餐廳優惠訊息等,非常方便。不過,使用者除了要投資購買股市機之外,還需加入會員,每月定期繳交會員費,資訊才會乖乖的傳輸到你的手上。現在,人人幾乎都有手機,而簡訊服務也相當普及,加上接收新聞採免費的服務,將會造成大家改變接收新聞的方式與習慣。

不過,這令人隱憂的是,由於簡訊的文字數限制,勢必縮減新聞內容。以目前新聞炒作與氾濫的情形,如何以有限文字傳遞完整且正確的資訊,將具有相當的挑戰。而是否會有斷章取義的情形發生,造成另一種炒作或濫用的情形,也是值得關注。

網站:http://top.163.com/userAction.t?do=browerUser&id=wrss
無線RSS整合新聞網站:http://www.wrss.cn/

傑佛軟體利用網格技術實現萬人以上大型在線考試

中國聯通總部在全國舉行的“客服”資格認證網上考試終於圓滿結束了,利用“網格計算”技術實現大規模在線考試,最新的“防舞弊”技術保證考試的安全性和嚴肅性。此系統包含考試生安排、組織出題、考前測驗、正式考試、手工評卷、成績發佈等整套流程,以及所有考生都能查詢自己的成績,總體成績會總和各項統計。

由於線上考試的機制,可以讓多人同時在網路上面進行考試,而相關的技術問題,主要分為「性能」與「安全性」兩部分老量。

「性能」部分,因為「同時」讓多人上線測驗,將造成系統負荷過大,如1000人同時考100題,則系統需同使處理10萬筆記錄。「網格計算」則可有效的解決這個問題。一般300-500人的考試已經是PC伺服器的極限,利用網格計算,將可有效結合多台伺服器,處理考試資訊。本次考試,聯通則以8台伺服器服務16000多人的考試。

「安全性」部分,採用隨機出題順序、選項順序雖機、考生螢幕監看功能,來防止用MSN作弊或抄襲他人試卷答案的作弊情形發生。

這次的線上考試的成功模式,對於明年度大陸將進行電信、稅務等各項大型考試,將更有信心進行。

全文 http://www.online-edu.org/html/industry/china/20051103/1,4699,0.html
中國聯通網站: http://www.chinaunicom.com.cn/index.html
杰佛軟體公司: http://www.jiefo.com/

2005-11-10

Jay Cross 談 Successful eLearning Implementation


今天參加了產業學院舉辦的一場 eLearning 大師 Jay Cross的演講,Jay Cross 是 Internet Times Group 的總裁,Workflow Learning Institute 創辦人,是那位在1998年創造 e-Learning 和 workflow learning 兩個名詞的人。這次是他第一次到亞洲地區拜訪,所以機會真的很難得。

對於企業導入 eLearning,首先,他要我們要將重點放在 Learning,不只如此,最重要的還是 "DOING" !

他舉個例子,有些公司將eLearning視作員工訓練的機器,好像製造業製作商品的流程,員工經過了eLearning後,就可以學會企業要員工學習的技能、知識與態度。其實不然!People aren't empty buckets waiting for content to be poured in.

而對於企業導入eLearning的作法,他的建議則是: Feedback is Important !

Jay 用一張統計圖作比喻,這張統計圖紀錄拿破崙出征攻打莫斯科的戰役出征與返國的人數,44萬5千人從巴黎出發,沿途有14萬人脫隊、死亡,然後經過幾個歐洲城鎮戰爭,又陸續損失8千人及三萬人,到了莫斯科時只剩下10萬大軍。拿破崙軍隊在莫斯科戰役中,損失了4千人,而此時莫斯科居民已知會敵不過拿破崙大軍,決定棄城並放火燒了城鎮。由於此時的莫斯科的天氣非常冷,城市被燒了以後,又沒有糧食,使得拿破崙的軍隊在經過長途跋涉的過程,在此時又冷又餓,因此,再回國的旅程,因受不了譏寒之苦,陸續損失了3萬5千人、2萬4千人、以及1萬4千人。回到法國時,只剩1萬人。

用同樣的方式,我們可以來記錄企業內部人員參與eLearning的過程紀錄,Jay Cross提出的例子為:假設有1000人預計參加eLearning方案有30%人員,從頭到尾都沒上線,剩700人有20%人員,因電腦當機等問題無法使用線上課程,剩560人有10%人員,因使用過程中不斷有電話或雜務干擾,剩504人有20%人員,在使用課程過程中找不到人討論或請教問題,以致無法完成,剩403人有20%人員,總覺得課程內容與他的工作任務沒有關係,不願意上課,剩323人有20%人員,覺得工作忙得不可開交,實在找不出時間來上線,剩258人有30%人員,不習慣線上學習的方式,不知如何開始學習,剩181人最後,有50%人員,到了快結束時才來上線,已經忘了如何使用線上課程,最後剩下90人

大家看到這裡,心有戚戚焉,熱情頓時涼了一半,對!這和我們常聽到的情況很類似。而Jay告訴我們,不要因此而放棄,知道參與率低的各項原因,就是FEEDBACK,只要「稍作改變」,讓「倖存者」增加,就會讓eLearning的成效發揮出來!!

課程後半段,Jay帶我們作個小活動第一步,從投影片中,找出自己企業導入eLearning的目標,沒有的自己加也可以。這個部分,是要我們瞭解,到底eLearning要幫企業解決什麼問題。

第二步,找出我們導入eLearning的「銷售」對象,是HR訓練主管?還是一線經理?還是CEO?他提醒我們要針對企業的「核心」活動,才會對企業有助益。

第三步,投影片有六部車子,跑車、房車、RV、古董車、校車、轎車,選一台來代表我們所設計的eLearning方案。從在場學員提出的車款與原因,大家提出的概念都是,
1. eLearning要能親和,讓人覺得容易親近、讓人願意使用
2. 費用平民化,讓大家都覺得能夠負擔得起
3. 安全,有防震措施

我很喜歡這個引導,過程中,大家對eLearning的共識已經逐漸建立,不是透過老師說的,而是大家討論的,而且大家對於結論都非常的明確與清楚,不會有所誤解。真是高招!

Informal Learning 是最後的重點,Jay 提供了許多企業應用案例,各個不同,而卻都有所成效。而我們要使用哪一個方式?還是回到Jay之前說的,我們要解決的企業問題是什麼?而這些是不是企業的「核心」活動?若這些問題弄清楚了,選用哪一個技術方案,都會成功的!

這次的課程,很可惜沒有聽到Jay談workflow learning,是個小遺憾。等待下一次的機會吧!

http://jaycross.com
http://InternetTime.com

2005-10-13

不能量化就不能管理

這是管理學的金科玉律。

HR的績效如何量化?如果不能量化就不能管理,那如何做好HR的工作,真是個難題。9月底,產業學院邀請瑞士日內瓦教育訓練品質管理學院總裁 Dr. Lichia Saner-Yiu,以「運用ISO10015掌握高績效組織的人才發展密碼」為題演講。

Dr. Yiu 表示,台灣目前的教育訓練市場很大,但是大部分只作Level 1的滿意度調查,流程管理部分也大多只作Logistic教務管理方面的工作。而對於教育訓練的品質流程,是包含了需求分析、設計規劃、執行、評估等不同階段。他認為,在台灣這部分還有很大的市場可以發展。

他的樂觀真的讓人感到振奮,他呼籲從事教育訓練的從業者,要時時檢測「效益」與「效率」以及「與組織目標的結合」,透過ISO 10015的系統導入,能夠讓教育訓練的5項工作中,建立有效的監督體系,不只是在執行面作的有效率,更在課程的有效性及助益性能有所發揮,讓HR的單位從「執行訓練課程」的角色,轉為「執行有效的訓練養成課程」,並可以為組織「發現問題」而不只是跟著問題並解決。

關於 ISO 10015的資訊
http://www.adeQuaTE.org
http://www.csend.org

2005-10-12

從哈佛經驗看人力訓練

今天看了一本書,名為「哈佛經驗:如何讀大學─菁英學生暢談怎樣善用大學資源」。雖說,教育與訓練有非常大的不同,然而,書中所提到的觀念,卻可作為企業訓練單位從事訓練活動時的參考。企業徵才時,重要的不是如何徵求相同水平的人員,而是如何讓他們在進入公司,經過適當的訓練後,能夠發揮過去所學,提升企業的競爭力。

而整體觀與時間管理的觀念,更是人生成敗的關鍵。企業訓練不只是訓練同仁標準的作業流程與管理規則,更希望能透過訓練,激發同仁的潛能,加強管理與思考的能力,應用在企業中,例如:改善流程、開創市場。讓同仁不只是為企業賣勞力,更能成為企業發展過程的一份子。

所以,訓練課程的安排,是要讓同仁會做事?還是讓同仁會思考?要把主軸先定出來。

之前聽過一位老闆這樣說過,老闆對員工有培育的責任,除了讓員工做好自己的工作本份外,更重要是培養員工「責任感」及「工作態度」,對於工作的認知不只是自己的那一份,更要能夠顧及前段與後段工作的順暢性,遇到問題時,不只是解決自己份內的問題,更能考慮到前後段的關連,並與他人共同解決。他認為一個好的老闆,必須讓員工不只在自己的企業裡成長,未來離職後,更能將這裡所學,應用到其他企業。

企業到底需要什麼樣的人,與其到外面 HUNTING,不如自己來訓練吧~

2005-10-06

Cisco, Microsoft 認證方式將引進新的「模擬測驗」

之前聽說 Cisco 的考試,會將一台拆掉的 SWITCH 讓考試生組起來;還有是設定一個錯誤的情況,讓考試生重新設定CISCO網路設備,讓設備運作正常。這樣的考試,讓許多前往參加CISCO考試的人更加謹慎與用功,在考試前更佳熟悉各項CISCO網路設備。

而這篇文章中提到,Cisco認為這樣的考試是不夠的,有許多業者還是認為,取得Cisco證照的工程師,在面對公司內部網路問題時,仍舊會束手無策。因此,Cisco及Microsoft都表示,會更進一步地在認證中,採用 Simulation的方式,以提升證照的可信度。

Simulation模擬,分成兩種,Dumb Simulation 及 Intelligent Simulation,我想不需翻成中文,直覺就瞭解了。
Dumb Simulation, 就像是目前一般看到的網路軟體教學課程,利用電腦螢幕擷取的畫面,以固定的操作流程提供學員「動手作看看」。例如開啟Word程式,若按錯了,程式會沒有反應,或是顯示提示說明。對於如何完成這個模擬測試,他的流程是固定的。

Intelligent Simulation, 或稱為 open simulation, 通常會有一個 simulation engine作為核心,使用者可以用各種方式達到目的。例如在Windows 2000上面安裝印表機,你可以用驅動程式安裝,可以從網路安裝,都會WORK。這樣的模擬情境,重點不在操作流程,而是在於結果。所以,核心引擎很重要,它幾乎就是具備完整功能的模擬器。
看得出來,這樣的Simulation當然比Dumb Simulation的費用要貴上好幾倍。但是,Intelligent Simulation卻比Dumb Simulation更具未來延伸性。例如,可以從一個Windows環境設定,延伸到網路環境設定,並可進一步發展到不同廠商設備的模擬環境。

Simulation 的發展會促動四個產業:
1. 以問題為導向的測試環境 (problem-based environment)
美國猶他大學教授 Dr. M. David Merrill 提出一項新的教學設計模式「Pebble-in-the-Pond Model」,有別於目前主題性知識的教學設計,而更是用於「以問題為導向」的教學設計,讓學習者在近似實際環境中,可以用各種方法解決問題。
2. 硬體設備(Simulation Hardware)
目前的模擬工具大多是軟體,未來會結合各種硬體及周邊設備,以及虛擬實境、遊戲等方式呈現。或許會在任天堂、PS、XBOX等遊戲機上出現。
3. 跨廠商的模擬技術 (Simulating Mutli-vendor Technologic)
這是一個未來趨勢,許多的硬體模擬元件、周邊設備、OS,可以自己兜起來,安裝、拆除、重組,成為一個 Simulaton Network。哇!!
4. 經驗評估(Measuring Experience)
學習成果不在只是「通過」「未通過」,而是以實際「經驗」作為成果。未來的學習報表會將學習所得的經驗換算成「年資」。如同某些課程的先備條件必需是具備某項領域多少年資一樣。例如說,微軟在Windows 2000 MCSE的考試中明訂,必需具備一年以上的網路管理經驗才能參加考試。而學習成果報表上會出現,「恭喜你完成此項課程,你已經取得網路管理6.5年資歷」

未來,Simulation勢必衝擊目前的認證方式。然而利用Simulation將能更準確評量出每個人的能力,而不再只是用紙本、複選的方式進行測驗。

參考原文:
http://edsimulation.blogspot.com/2005/10/virtual-certification-testing.html

導入數位學習還真的不能一廂情願

由於數位學習的導入,除了平台建置費用、教材開發費用之外,每年在平台的軟硬體維護費用(不然當機或版本更新時,要怎麼辦?)、教材內容更新維護費用(否則教材會過時或是組織人事更替),還要考慮到員工進行數位學習時,所需要的電腦升級費用。還不只這些,另外還有各式各項的教育訓練費用,包含平台功能訓練、教材製作訓練、教材閱覽介面操作訓練,哇!!真的不少事情與金錢,要為這一樣事情而投入。

這就是為什麼這件事情不能一廂情願。

組織的需求以及預期效果很重要,導入的過程中,以上的每一件事情都要進行,但是,唯一不變(也是一定會一直改變)的就是組織的目標。要省錢?還是要提升員工素質?還是要提升生產效能?還是要提升營業額?其中省錢是最直接的、最明確的。但是在投入之初是省不了的,這要看一年或兩年來看。其他的呢,就更沒有直接的關係,但是有間接的關係。

我們可能很直覺導入數位學習後,對工作的效益,不過,若和老闆的期待有誤差,儘管數位學習是多麼的便利,也只是枉然。所以,多和老闆談談吧,這才比較實際!

連鎖加盟數位學習網

經濟部在93-96年進行「連鎖加盟服務推動計畫」,94年起執行連鎖加盟數位學習導入,為期三年。計畫目標包含「以數位學習提升員工職能」、「提供混成學習提升人力素質」與「建置連鎖加盟業者數位學習網站」。中華電信等組成的輔導團隊,提供申請計畫的業者,數位學習是用平台及60小時授權教材,Articulate軟體授權,顧問輔導20小時。並建置連鎖加盟學習網,針對有意自行創業或進入加盟體系的社會人士,關於創業以及加盟體系認知的數位課程。

網站: http://tcf.hilearning.hinet.net/

2005-10-04

數位學習拉里ㄛ

美國密蘇里大學推出了一項新學習服務,利用網路收音機進行互動式學習。 由於目前還沒有上去收聽過LIVE的廣播節目,對於他所說的 interactive webcast ,不知道和我們平日聽廣播的經驗有何不同,而 interactive 是不是就是CALL IN或討論區等,明天早上就有一場LIVE SHOW,很令人期待。

網站 http://lisradio.missouri.edu/

聆聽RADIO的必要配備很簡單,LisRadio採用 QuickTime 或 MP3 格式傳送,電腦上只要有安裝 Quicktime 或是 iTune就可以。

漢聲廣播電台在兩三年前,也有安排科普系列專訪,每天有不同主題,週二是數學,週三天文,週四藝術人生,這三個是我的最愛。數學談生活密碼、愛麗斯夢遊仙境、郵票,天文談當季流星雨、天文觀測常識與經驗,藝術人生談生活中的感動、感觸、及人。我都是利用上班時間在路上聽的,偶爾幾次,比較早到辦公室,就利用網路聆聽,一邊聽,一邊上網查詢聽到的資訊,非常即時,非常有趣。這項經驗非常的深刻,大大顛覆我對數位學習的看法。

2005-08-24

學習者的不斷電系統 VxC

產業學院邀請美國ASTD boardman Allison Rossett,談教育訓練的工作成效。
Allison 提出了教育訓練者在整個培訓過程中,有兩件關鍵因素,影響訓練的成果。
一個是讓學員清楚瞭解參加課程的價值。這也是學員參加課程的動機。
第二個是讓學員在學習過程中,不斷保有自信。

不瞭解課程訓練所帶來的價值,不只學員不會浪費時間去參加,主管也不會支持此課程的舉辦。
同仁在學習過程中,若能持續獲得信心,不僅會支持他完成課程,更會進一步用於工作。
這樣的良性循環,是訓練的最佳願景,多美好的世界阿!!

2005-05-03

Knowledge Platform

Knowledge Platform
Asia's Leading Provider of Customized E-Learning & V-Learning

KnowledgePresenter 教材製作工具廠商

e-learning development solution - KnowledgePresenter

2005年得獎作品,強調以 Drag-Drop方式製作互動式內容,SCORM相同的教材,簡單、容易。產品包含:
KP-Simulator:將電腦畫面轉成Flash,WMV,或GIF動畫
KP-Photo:將靜態畫面和Video整合成Flash
KP-Learner Manager:LMS系統,遞送內容及管理、追蹤學員學習進度
KP-Capture:將螢幕畫面轉成影片、exe檔或網頁;做完可以直接轉成WORD,相當於操作手冊。

LMS中,新增課程的功能表,設計的還不錯,簡潔而清楚;學員登入後,顯示個人課程清單與進度的版面,也是資訊清楚而簡潔。課程可以提供離線下載使用,使用時,仍需登入

國外產品的問題,就是中文支援了,這部分則一定要用了才知道,一般都是不支援的。不過,這一家的使用介面,可以做為參考。

An example for learning by doing

許多的數位學習內容都只是一邊說,一邊播放投影片的方式進行。其實在我們小學的求學期間,就已經利用很好的doing方式來學習,那就是「測驗卷」。我們小時候有數學參考書、自然參考書、社會參考書,書中沒有漂亮的圖片說明,一律用兩欄式的編排方式,排滿各式各樣的考題,能夠做完,不僅是智力的測驗,同時也是體力與耐力的一種考驗。

現在的數位學習內容,強調learning by doing,利用動畫方式將情境展現出來,並輔以情境說明,讓學習者回答問題。和以前的教科書比較起來,製作麻煩,成本也一定很高。

下面是國外 Root 這家工作所做的 SMART 的學習教材,提供參考。
http://www.rootlearning.com/value/
http://www.rootlearning.com/elearning/index.html?minidemos more demos